美国宽松政策治标不治本
日期: 2020-04-08

内容精要:美联储宽松政策的实施,短期内虽有效缓解流动性危机,但新兴市场的美元流动性和高收益债市场危机尚存,需要关注后续措施

一、美联储宽松政策主要分为4类:

    (一)总量货币政策

      降息:33日、315日美联储分别降息50BP100BP,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已经下调至0-0.25%,降息空间已降至最低点。

      回购:美联储实行持续性政策,直接通过增加隔夜正回购操作向银行与非银机构(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货币市场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投放短期流动性。

      不限量量化宽松:323日,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发布声明称,美联储将不限量按需买入美国国债和MBS。其根本原因为:美元市场流动性变差,资金需求量增加,不限量宽松推出之前,虽然已经降息,但由于美元流动性短缺,10年美国国债收益率仍然出现了快速上行(39-20日,10年美债从0.318反弹到1.25,反弹了80BP)。

    (二)创新型工具

      三月,美国政府相继出台创新型的信贷工具,如商业票据融资便利机制(CPFF)、初级交易商信贷安排(PDCF)、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流动性工具(MMLF)、一级市场公司信贷机制(PMCCF)、二级市场公司信贷机制(SMCCF)、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机制(TALF)。

      以陆续推出公司信贷机制来看,美国银行等机构承担的贷款职能已经出现问题:市场波动导致银行持有的风险资产被动增加,抵押资产减值,银行资本金不足;疫情带来的经济和现金流损失,使得居民、企业的融资需求大幅增加;一级市场融资渠道能力被削弱,如货币基金等商业票据融资提供方遭遇赎回,使得融资需求方转向银行提取额度,进一步限制信贷资源。

    (三)暂时放松对银行的监管

      327日,为应对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银行体系的影响,巴塞尔委员会的监督机构,即中央银行行长及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GHOS)决定对《巴塞尔协议III》的实施时间表进行推迟。这一调整是为了降低银行压力,增强银行在特殊时期对非银机构提供更多资金支持的能力和意愿。

      41日,美联储委员会宣布暂时改变银行的补充杠杆比率规则,缓解大型银行的资本约束。

    (四)对海外美元流动性的调节

      315日,美联储协同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日本央行、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宣布通过美元流动性互换安排增加美元的流动性。

      319日,美联储与澳大利亚、巴西、韩国、墨西哥、新加坡、瑞典、丹麦、挪威和新西兰9家央行建立了临时的美元流动性互换安排,总计4500亿美元,持续时间至少为六个月,并同意将7天到期操作频率从每周增加到每天。

      331日,美联储宣布将为外国中央银行和其他国际货币当局设立一项临时回购协议安排(FIMA)。FIMA回购工具将减少其它经济体,央行有直接向流动性缺乏市场出售美国国债的可能。这将有利于减少美国国债市场收益率不断上升的压力(最近3周,外国央行已经抛售了超过1000亿美元美国国债,创下最大单月抛售记录)。

二、宽松政策后的短期影响

      美联储迅速就疫情引发的经济问题做出了应对策略,并涵盖回购市场、公司债市场、海外市场等全方面,所发布的宽松政策有效缓解了大部分流动性危机,但货币政策并不是万能的,信用问题和经济问题仍然亟待解决。

    (一)信用方面

      在美国各类工具推出后,流动性危机已得到一定的缓解,同时避险资产的抛售压力减弱,也回归到了正常的定价逻辑。但美联储的操作只解决了流动性问题,无法解决信用风险,信用分级情形依旧存在,高收益债信用利差仍处高位。疫情期间大批量企业评级下调,今年已经有1490亿美元债券下调,高盛预计还有5550亿待下调,下一波信用风险的爆发可能很快就会到来,而这些是美联储目前的政策尚无法解决的。

    (二)新兴市场

      在美联储增加美元互换额度之后,主要发达国家的美元匮乏已经平复,美日、美欧、美英和美国-墨西哥货币互换基差也已经平复,表明部分美元流动性问题已经得到控制。但新兴国家仍然危险,特别是美元债务较高的新兴国家,4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称,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约900亿美元已流出新兴市场,远远高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的资本外流量。

    (三)疫情和经济

      应对疫情是当前政策的核心,但疫情尚未到达拐点,对基本面的冲击仍然在加剧。根据最新消息,最新申请失业人数已经超过1000万,苹果将美国的店铺关门到5月,摩根士丹利预计美国失业率将在第二季度达到创纪录的15.7%(此前预计为12.8%),失业人数累计将达到2100万;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2季度失业率超过10%GDP萎缩7%。通过以上的情况判断,当前2万亿财政可能远远不够,需要继续加码。